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把乡村振兴做实,我院推出“民俗文化”系列活动,旨在践行“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正值东北冰雪旅游“热潮”,让我们一同携手宣传民俗文化,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赶赴黑土地,感受春城冰雪魅力,畅玩银装素裹的冰雪大世界、观看特有的民俗表演、体验放松身心的“搓澡”洗浴文化、了解丰富的传统习俗故事、品尝东北出圈名菜“锅包肉”,共绘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二三鞭炮入窗来,讶觉新春序幕开

“腊月二十三 ,灶君爷爷您上天 ,嘴里吃了糖饧板,玉皇面前免开言,回到咱家过大年,有米有面有衣穿。”这句民谣可谓是家喻户晓,新年就要有新气象,穿新衣、贴窗花、放鞭炮、扫尘等等。对于中国人来说,小年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这一天的各式习俗,更在于它对春节到来、新旧年正式更迭的倒计时作用。小年是年之序幕,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
小年的由来
民间祭灶,源于昔人拜火习俗。如《释名》中说:“灶。造也,创食物也。”灶神的职责就是执掌灶火,管理人们的饮食,后来扩大为考察人间善恶,以降福祸。于是民间就有了农历腊月二十三和二十四,即汉族民间传统的祭灶日,又称“小年”。
小年是哪天?
小年,并非特定某个日子,由于各地风俗的不同,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三,部分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四,江浙沪地区把"腊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称为小年等等。虽说各地区小年时间各有不同,但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开始为迎接新年做准备了,同时也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北方小年有什么习俗?
小年是整个春节的开端,其习俗更是多种多样、丰富有趣的,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北方小年”有什么样的习俗吧。
祭灶王
北方节日时间: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
北方节日活动:祭拜“灶王爷”、吃灶糖

小年,也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民间传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面前讲这家子人的坏话了,这也是为什么要在小年的时候吃灶糖的原因,寓意着保佑一家人幸福,衣食有余。
扫尘
北方节日时间: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
北方节日活动:打扫卫生

扫尘既有驱除病疫、祈求新年安康的意思,也有除“陈”(尘)布新的情感愿望,该习俗主要向人们传递着过年忙碌气氛的信号。这一风俗反映了中国劳动人民爱清洁、讲卫生的传统。也寓意着扫去过去一年的不如意和晦气,干干净净迎接新的一年,希望来年也是万事顺意的。
贴窗花
北方节日时间:农历十二月二十八日
北方节日活动:剪窗花、贴窗花

剪贴窗花也是不可缺少的民俗活动之一。窗花的图案更是丰富多彩的,如喜鹊登梅、二龙戏珠、三羊(阳)开泰等等。剪好窗花后,贴在打扫干干净净,整洁的屋子里,自然为家中增添不少喜气。贴上窗花寓意着新的一年越来越好,也是对未来美好的祝愿。
备年货
北方节日时间: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十二月二十六日
北方节日活动:采购年货

家家户户在小年的时候开始忙着准备年货,备年货寓意着来年衣食不愁,更是慰劳自己辛苦工作、劳动的一年。经济管理学院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活动。为让消费者买到舒心、安心的产品,领导、师生四处奔波,走访省内县城、村镇,对接农产品,进而把优质的产品推广给大家,让农产品走进各家各户中。像通榆丰小米、舒兰稻花清香米、通榆水煮花生、通榆丰瓜子、通榆丰杂粮杂豆等等,都是经过考察、筛选后再由学院师生以多种形式进行推广、宣传的。
“小年”的习俗流传千年,原因在于其包含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可,一家人在小年这一天忙碌扫尘、祭奠天地祖先,不仅表达对过去传统文化记忆的追思,更显示了对新生活新气象的无限憧憬与向往!
(图片来源于网络)
撰稿人:王靖钧
核稿人:于 迪
负责人:宋 晖
图文编辑:姜雨彤
经济管理学院
2024年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