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5日下午,信息传媒学院开展了教师培训心得收获分享活动,安排近期外出培训学习的教师将学习的心得和收获在分院内进行分享,目的在于扩大培训受益面,令有限的培训资金发挥最大的培训效果,进而在强化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本次活动由信息传媒学院院长刘庆红教授主持,刘院长先就近期教师外出培训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并阐明了组织这些培训的宗旨。

活动开始先由邓又明老师进行分享,邓老师于5月10日至16日期间,赴西安参加了“全国高校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骨干师资研修班”学习。邓老师概述了学习的主要内容,主要是使用Python语言进行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并提到已经将培训主讲教师的教学视频、课件、相关软件安装包、项目代码及数据文件整理好,随时可以供感兴趣的老师进行学习。

然后由李丽娜、于蕾和董光老师进行分享,这几位老师于6月1日至2日期间,参加了在长春举办的“课程思政与课堂教学设计实战培训”。李丽娜老师为了本次分享,精心制作了PPT,李老师首先向老师们介绍了培训的项目内容,并对几位专家的讲座内容进行提炼并加以讲解,最后结合自己对课程思政的理解,归纳出对一门课的思政设计应该“结合课程,把握重点,化解难点”;对一堂课的思政设计应该“二次左右,倾向课后,注意效果”。

接着,于蕾老师分享了对课程思政培训的心得体会。于蕾老师感慨地说,在参加培训前,对课程思政的理解有偏差,认为思政是政教部教师的事情,将思政强加进专业课程太勉强,但经过这次培训发现,专家们以隐性渗透的方式将思政内容融入到专业课程的教学中,的确能够提升课程的正面效应。而且,于蕾老师还提出,随着高职扩招100万,加强高职学生的思政教育已经是每一位高职教师的职责。

继于蕾老师之后,董光老师也谈了培训心得,董老师认为,好的课程思政,必须要遵循隐性渗透,坚决避免强加硬套,否则会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对于专业课程,不一定每堂课程都必须要加入思政,应该寻求恰当的点,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达到思政教育的效果。

以上教师的发言引发了与会教师们的深入思考,反响热烈。
最后,刘院长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并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重点拿出一堂课,精心进行思政设计。
一人培训,多人受益,学院教师发展中心提出的这种培训分享的制度要求的确是科学的,对教师队伍建设的作用很明显。
撰稿人:邓又明
责任人:刘庆红
信息传媒学院
2019年6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