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作为一名党员,作为一名高校心理教师,公共教学部于丹丹老师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心理工作中践行使命担当,疫情期间密切关注学生心理动态,利用专业知识背景,切实加强了我院疫情防控期间心理服务工作,为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一、第一时间开通心理热线
疫情爆发后,第一时间开通“防疫心理支持”线上服务,通过QQ、微信、电话等线上方式,及时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干预及心理援助,帮助学生理性认知疫情、客观对待疫情、正确防控疫情,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减压释负,确保学生保持稳定和谐的良好情绪状态。

二、为学生心理调试作专门指导
在疫情刚刚爆发不久,全国人民都为突如其来的疫情恐慌不知所措之时,考虑到我院学生在家隔离的心理状态,于老师针对于“疫情期间学生心理状态调试”等相关内容,回答了团委新媒体中心记者的采访,同时通过团委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出心理支持推文,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心态,积极面对,做好心理防护,并录制短视频对学生鼓舞势气、增加信心。

三、增设“疫情心理应激”网课内容
利用学院网络授课的途径,亲自向学生讲解《疫情心理应激的觉察、评估及应对》等课程,帮助学生及时觉知自身情绪状态,做好自身心态调整,掌握个体自助、求助、互助的心理调试方法。为了更好地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结合疫情开展心理教学,让学生绘制暖心的家谱图册,使学生深刻体会到非常时期要更加珍爱自己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与家人一起共同战疫!

四、发挥心理委员朋辈援助作用
面向全院班级心理委员、心理信息员群体,推送系列线上疫情心理危机干预等培训,有助于学生及时掌握疫情心理发展变化的全过程,提高学生心理委员、心理信息员应对疫情心理问题的同辈援助能力,保证校园和谐稳定。

五、报名参加“驰援武汉”心理热线志愿者
为响应国家教育部号召,加大对湖北及武汉地区疫情防控工作的支持力度,于老师报名参加“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心理援助热线平台”的志愿者工作,排班值班,为疫区倾诉者提供心理热线服务,为驰援武汉贡献力量。疫情期间,向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起的“抗击疫情 希望同行——希望工程关爱因疫致困青少年特别行动”献出一份爱心。

疫情期间,于老师一直利用课余时间,不间断的参加了教育部、省教育厅、吉林大学先后组织的华中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教授讲解的心理培训,并每天向上级省教育厅报送疫情期间学生心理动态,同时将新学习的知识应用于心理网课教学中,经常备课工作至凌晨,无暇照顾孩子和家庭,称得上是一名出色的心理教育工作者,但不是一个称职的妈妈,总是把刚入小学也需要上网课的儿子托给父母照顾。虽然舍弃了很多陪伴孩子与家人的时间,但在这举国战疫之时,学生需要这样的老师,多年的教育所学和从业背景也要求于老师必须这样做!抗击疫情,从“心”防护!关爱学生,陪伴学生,与学生共同迎来春暖花开!待到万物复苏之时,天空会更蓝,阳光会更加灿烂!让大家共同相约在经管院美丽的校园里!
负责人:关尚杰
推荐部门:公共教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