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韵承千年 剪影映初心
文化旅游学院师生携手国信社区开展非遗剪纸传承活动
上午十点半,阴雨绵绵,国信社区多功能活动室内却暖意融融。2025年6月10日,恰逢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拉开帷幕之际,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文化旅游学院的师生们风雨无阻,为社区居民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剪纸体验活动。
朱林莉老师手持精美的满族剪纸作品,展示纸面上细腻的纹路,为居民们讲述这门古老技艺的千年传承。“您看这鱼纹的每一道曲线,都寄托着‘年年有余’的美好期盼;这牡丹的每一片花瓣,都蕴含着‘富贵吉祥’的深情祝福。”她一边演示着“折、剪、刻、镂空”的独特技法,一边解读着纹样背后的文化密码。居民们围坐在一起,时而屏息凝神,时而发出会心的赞叹,仿佛穿越时光,触摸到了传统文化的脉搏。
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学生们带来的剪纸云肩走秀表演。只见王丽然、刘琪莹、王浩、李雨杭四位同学身着融入剪纸元素的现代服饰,在悠扬的民乐声中款款走来,传统纹样与现代时尚的完美融合,让在场的社区居民不禁竖起大拇指:“这些孩子们真是把老手艺玩出了新花样!”
实践环节更是热闹非凡。在师生们手把手的指导下,居民们拿起剪刀,小心翼翼地创作着自己的人生第一幅剪纸作品。张阿姨戴着老花镜,全神贯注地剪着"五角花",当展开红纸看到成品的那一刻,老人脸上绽放出孩子般的笑容,现场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社区活动负责人带着团队一起创作"社区花园"主题剪纸,其乐融融的画面温暖了整个活动现场。
活动渐入尾声,展台上铺满了居民们的创作成果:有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创意"春"字,有栩栩如生的花鸟虫鱼纹样元素,更有深受大家喜爱的花朵纹样剪纸。大家互相欣赏着每一幅作品,不时点头称赞。学生志愿者们则忙着为居民们录制短视频,记录下这难忘的非遗初体验。
“这样的活动太有意义了!”社区居民张阿姨激动地说,“以前总觉得非遗离我们很神秘,也很遥远,今天亲手体验才发现,传统文化原来这么有意思,这么接地气。”学生志愿者们也深有感触:“看到爷爷奶奶们学得这么认真,我更感受到了传承非遗的责任。”
文化旅游学院李震院长表示,这次活动是学院“非遗进社区”系列的第二站,未来还将推出更多丰富多彩的非遗体验项目,让传统文化真正走进百姓的日常生活。
这场充满温度的非遗体验活动,不仅让剪刀与红纸的碰撞化作邻里交流的桥梁,更让吉林本土剪纸艺术在社区土壤中生根发芽。学院将继续探索“高校+社区”的非遗传承新模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